当地村民选用晶科能源N型组件,发电收益每户每月约1500元,5-6年后即可快速回本,用太阳生钱,解决当地老年人养老问题。
后面会着重介绍我们在挪威的漂浮式的项目。我们希望未来在装备制造、组装和设计创新的环节能够成为漂浮式的重阵。
漂浮式的技术快速发展和规模化降低成本,全产业链的优化及系统设计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力量在技术推进上尤其是漂浮式目前非常贵,非常重,我们希望中国产业链在非常早期的阶段帮助我们大家一起把漂浮式技术的成本、规模简洁化。巨大的市场潜力激发了各个国家和行业各个公司在全国各地进行示范和开发。因为巨大的市场潜力激发了各个国家和行业各个公司在全国各地进行示范和开发。目前漂浮式的技术方案研发是在非常早期的阶段,所以结合漂浮式平台设计、底座及风机配置、平台材料各种排列组合,从数据库调出来起码有70多种方案,现在还活着在各种试验应用有50多种。挪威的TetraSpar的海上漂浮式项目特点介绍,该项目从立项到设计阶段考虑全周期,尤其是以海上油气发展经验看必须考虑全周期挑战,把设计、采购、建造、运输进行全方位统筹,通过大规模工业化流程量产,所有都可以用现有设施,不需要新建或者改造码头。
战略意义显而易见,在全球可开发的海上风电资源水深超过60米的资源超过70%,需要可靠、低成本、规模化的漂浮式的海上风电技术。中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从无到有,到今年年底应该是全球第一大市场。在建筑业领域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建筑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完善工程质量检测制度,研究建立检测企业相关信息监管平台,加强检测过程和检测行为监管。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和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创建杭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优良工地800个以上,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优良工地24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35%。
对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示范基地与示范项目、农村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农房)试点示范予以财政奖励。推进建筑施工领域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安全风险管理。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品字标品牌建设。其中提到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职工成长发展工程。保障建筑产业工人工资报酬合法权益,维护建筑工人职业安全和健康。
以下均需各区、县(市)政府落实,不再列出](二)打造建筑业营商环境建设新高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建筑业新型学徒制,增加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产业技能人才供给。探索建立杭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信息平台,推动数字城市和物理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推进预拌混凝土车辆清洁化和预拌干混砂浆企业清洁生产改造。
推行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将商业保险的风险专业化控制和社会保障功能引入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推进可再生能源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的规模化开发利用。
一、营造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环境(一)保持建筑业稳步增长态势。到2025年,新建绿色建筑不少于2亿平方米,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不少于65%;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比例力争达到8%;既有建筑能效稳步提升,实施节能改造不少于320万平方米。
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专业承包龙头企业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特级施工企业力争达到20家,百亿产值规模建筑业头部企业力争达到8家,累计获评国家级优质工程20项以上、省级优质工程125项以上。鼓励和支持民营建筑业企业以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推进混合所有制和项目股份制改革,鼓励支持建筑业企业上市。到2025年,建筑业产值、增加值等规模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在主要省会城市中保持全国前列;行业税收收入年增速与行业发展相协调。全力推进建筑业领域一件事改革。培育打造一批政府投资项目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强化数字化引领,推动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建造、智能感知等数字技术在建设领域的全面应用。
支持建筑产业工人按规定享受积分落户、子女教育、法律援助、社会医疗保险等城市公共服务。打造杭州建筑产业集群杭州建造公共品牌。
逐步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授信额度、担保方式、利率优惠等方面给予有市场、有信用的建筑业企业更多支持。
完善建筑设计方案审查论证机制,建立前策划、后评估制度。(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审管办、市数据资源局)二、强化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三)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
在提升建筑业企业原有传统专业实力的同时,培育一批向公路、铁路、桥梁、港口航道、隧道、城市轨道、电力、石油化工、城市综合体等专业发展的建筑业企业,提升企业的专业施工能力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市级统筹建筑工业化、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等相关资金,探索制定绿色低碳城区及建筑示范、绿色建材试点示范等支持政策,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应用BIM技术,探索制定BIM报建审批标准和施工图BIM审图模式,推进BIM数据与CIM平台的融通联动。全面对接浙江省建筑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制定完善我市实施细则,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础、重点监督为补充、信用监管为支撑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建筑业市场氛围。
继续运用保函、保险机制推动保证金领域改革,释放建筑业企业保证金沉淀资金,减轻企业负担。(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加快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无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技术产品,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论证,出具检测报告,通过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后,审查意见可作为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依据。
积极引进市外特级(综合、甲级)资质等高等级建筑业企业。大力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新立项政府投资的单体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应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造。
推进省工程建设数字化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坚持以取消为主,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
支持建筑业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积极主导或参与编制国际标准以及国家、行业、省市地方标准,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制定出台政策措施,明确建筑师权利和义务。各区、县(市)可结合属地情况,研究制定引进高等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培育头部企业等资金支持政策,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持建筑业企业通过发行各类债券、票据以及施工合同融资贷款等新型融资方式直接筹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建筑业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建筑业企业以建筑材料、工程设备、在建工程作为抵质押物进行融资。
推进更多建筑业领域行政许可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办、随时办、智能办。(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五)夯实人才队伍建设。
(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发改委、市住保房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八)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建筑业领域审批服务便民化,为建筑业企业和办事群众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
支持符合条件的建筑业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筑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筑业科技创新基地,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建造等数字技术和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及智慧工地相关装备在建筑领域集成应用和推广。